20世纪60年代,我市仙人坑村的王荣浩、王贤琴经人介绍结了婚。婚后,王荣浩瞒着家人远赴大西北投身国家核工业建设。

去哪里?做什么?王荣浩没有讲,面对妻子的疑问,守口如瓶的他严肃又认真地说:“有些事还不能告诉你,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繁荣。”

凭着对丈夫的信任,王贤琴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年春,王荣浩第一次探亲回家,和王贤琴一起,在自家小院里种下了核桃树种子。

年春,王贤琴领着邻家的小女孩走过核桃树下,虽然夫妻俩没有子女,但王贤琴说,村里的孩子都是她的孙子孙女,孩子们亲切地叫她“核桃树奶奶”。

夫妻一直两地分居,相隔几千公里。因从事保密工作,王荣浩在婚后20年里每年只能回家探亲一次。

夫妻俩仅靠书信联系,王贤琴也只去过两次丈夫工作的地方探亲,相伴时间短暂。

40多年前,王荣浩从工作地四川带回几颗核桃种子,和王贤琴一起把它种在了自家小院里。

这颗核桃树在江南小城嵊州生根发芽,不仅适应了原本不适宜核桃树生长的湿热环境,还在半个世纪多的风雨里长成了直径50余厘米、高近20米的参天大树,年年丰收。

年夏,核桃树已经枝繁叶茂,成为村里人遮阴纳凉的好去处。

年夏,年轻人常常会围坐在小院里,听王贤琴讲述核桃树下的爱情传奇、家国故事、岁月沧桑。

王荣浩51岁时退休返乡和妻子团聚,王贤琴依然不知道丈夫从事的究竟是什么工作,一个不说,另一个就不问。

因为没有子女,王荣浩和王贤琴就把核桃树当成自己的孩子,细心照料。

由于常年在高原工作,王荣浩患有多种疾病。虽历经坎坷,王贤琴却毫无怨言,每天陪在丈夫身边,在核桃树下看着四季变换,感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岁月静好,直到20年后丈夫因病离世。

王荣浩的秘密,在王贤琴整理遗物时偶然揭开。她说,丈夫的箱子里藏着勋章和奖状,“王荣浩同志长期从事核工业建设,做出了贡献,特颁发荣誉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的红章赫然在目。

多年困惑得到答案,百般滋味涌上心头,王贤琴既心疼又骄傲。

年秋,核桃树第一次结果成熟,王贤琴一个人摘下后,就盼着王荣浩回家,她想亲手剥给他吃。

年秋,嵊州市“邻舍+”的志愿者前来帮王贤琴摘核桃,她把摘下的核桃送给村民,大家一起分享。

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中国的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背后有无数像王荣浩和王贤琴一样的人在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他们用坚定的信仰、坚毅的信念、坚韧的信心,铸就了中国核工业的辉煌。

现如今,王荣浩已经故去,但夫妻俩共同种下的核桃树,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年的春秋冬夏,我们和王贤琴一起走过,并拍摄了核桃树下的这一组照片。

半个世纪的守口如瓶,半个世纪的夫妻忠贞,半个世纪的家国情怀,半个世纪的梦想成真。

核桃树可以作证。

年冬,王荣浩写信告诉王贤琴一个好消息:他即将退休回家,承诺以后的日子将永远陪在她的身旁。

年冬,王贤琴也把一个好消息告诉给了王荣浩:她获得了“浙江省道德模范”的称号。她说,这份荣誉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核桃树可以作证。

END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嵊州融媒记者:胡吉、马玉龙

编辑:黄璐芳

责编:商藜青

审核:马蔡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taorena.com/htrcd/1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