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元生物原创图片)

茯苓有赤、白之分,一般说茯苓是指的是白茯苓,为药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而赤茯苓则是茯苓块里淡红色疏松的部分。白补而赤泻,白茯苓补则健脾益智,赤茯苓泻则清热除湿,如明·缪希雍《本草经疏》曰:“补心益脾,白优于赤,通利小肠,专除湿热,赤亦胜白。”

茯苓

云苓、玉灵、松木薯、松苓、白茯苓。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通常在7~9月采挖,反复“发汗”,阴干,再稍蒸,晒干,或鲜茯苓阴干。

其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

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

本品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显著抑制癌细胞的作用,还有强心、利尿、镇静、保肝等作用。临床上还用于治疗产后尿潴留及肝炎、癌症的辅助治疗,以及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等疾病。

完整的茯苓呈类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皱纹和缢缩,有时部分剥落。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获神块。气微,味淡,嚼之粘牙。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茯苓忌醋。

煎服,一次常用量9~15克。茯苓为利水渗湿而消水肿之要药。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可选用炒、煮、炖、蒸、烧、炸等烹制方法。

养生食疗

开胃汤

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茯苓薏米粥

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出现脾虚泄泻,小便不利的症状时可以服用茯苓薏米粥来缓解。

茯苓薏米饼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茯苓薏米饼可以养胃健脾,适合肠胃不好的人食用。

茯苓红枣瘦肉粥

茯苓15g、红枣3枚、瘦肉30g、粳米50g。做法:将红枣洗净剖开去核,茯苓捣碎,瘦肉切碎,与粳米共煮成粥。适用于脾虚湿盛,体倦乏力及适合梅雨季节食用,起到健脾益气,祛湿开胃的作用。

茯苓核桃饼

茯苓60克,鸡内金15克,核桃仁克,蜂蜜适量。将茯苓、鸡内金(焙)研成细粉,调糊做薄层煎饼,核桃仁用香油炸酥,加蜂蜜调味,共研成膏作茯苓饼馅。适合气虚湿热者食用,可有效缓解腰脊酸痛,神疲乏力,小便艰涩,舌质淡红,舌苔白腻等。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汝元生物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癜风专业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taorena.com/htrgx/5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