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7旬农民大叔花8万建新房,结果却是
山西晋南有一座名山,叫中条山。它横跨运城、临汾、晋城三市,位于太行山和华山之间。因山狭而得名,山中美景是久居平原的我们向往的地方。我们经常在和朋友聊天时听到很多山里的故事。我听他说,五年前,我们去过一个叫曹川的小镇,那里有传统农业。 沿着盘山公路,我们并没有看到电影《老友记》中描述的大约五年前的场景。崎岖的山路已经铺上了沥青。车子拐弯的时候,发现公路一侧的树林里有一户人家,一条曲径通幽的水泥小道,山花和玉米林,有鸡犬出没的房屋和小路,吸引着大家进去,希望一睹传说中的农耕生活。 沿着弯弯曲曲的水泥小路走了大约米,我们来到了那个农家小院。门口坐着一对老人。他们在剥核桃。看到我们马上起身邀请我们进屋坐坐,老人们都很热情的要吃要喝。回答完对方的问题后,我们坐在门楼下和他们聊天。话题从老人们手中的核桃开始。他们说孩子们已经出去工作了,现在他们太老了,干不了多少农活了。只剩下几块口粮田了。土地边缘有几棵核桃树和胡椒树。每年都是自己摘着吃。多余的能卖就卖。卖钱的话还得给孙子娶个老婆当补贴。 丁大爷75岁了。他和他的妻子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他们已经结婚。近年来,在山区农村,和全国各地的农村一样,青壮年劳动力纷纷选择外出打工挣钱。他们的儿子媳妇孙子也都出去了,孙女还在上大学。本来家里有10多亩山地,全部收入存不了一年。孙子要娶媳妇,孙女要上大学,家里花钱的地方多,儿子就带着媳妇和孩子,选择了出去赚钱。老两口现在身体也不是特别好,就呆在家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也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图为阿姨打好的核桃给我们吃。 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舅舅在隔壁的小院子里晒剥好的核桃,新院子里一墙之隔的三间新房格外醒目。我舅舅说那边的新院子是他儿子家住的,他和他老婆就住在这边的旧院子里。谈到盖新房的老人,他感叹道:“本来就没有盖新房的打算,花了好多钱,让孩子们陷入困境!” 事情还是得从孙子娶媳妇说起。老人说,孙子今年27岁,该结婚成家了。按照农村人的规矩,他早几年就该娶媳妇了。于是4年前,他和儿子把老房子拆掉,花了8万元在原址上盖了3间平房,准备给孙子娶媳妇。但是,没想到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现在农村人都在娶女儿,女孩子不愿意在农村生活,想跑到城市去。还要求在城里有房有车,媳妇彩礼不提。对于山区的农民家庭来说,娶个媳妇只靠种地的成本,是个天文数字。8万元盖的新房等于浪费钱。还不如给我孙子留个贴纸,以后在城里买房买车。农村人挣8万不容易。想着想着帮孩子,到头来还是会伤害到孩子。 大叔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青砖青瓦,是当地农村典型的传统民居。他说房子虽然旧了点,但是还是很结实的,住的挺好的。按说现在农村生活挺好的,但是就是孙子的婚事让全家都遇到了麻烦。赡养老人和老人是人生义不容辞的任务 叔叔说,现在老两口能自理了,干点简单的农活,也不担心孩子。秋天,地里的核桃、花生、辣椒,能卖多少就卖多少。所有的收入都要给孙子孙女娶媳妇,做爷爷奶奶的尽一份力就是了。好在孩子很孝顺。他们经常打电话询问身体状况,放假回家给他们买点好吃的喝的,甚至给他们买个智能手机,也让他们心情好了很多。 两位老人现在享受的是农村养老。10亩以上的土地大多承包给别人,2亩口粮田种蔬菜,延续了当地农村的传统耕作模式。他们说吃的喝的都是地里产的,一年下来花的钱很少。以吃蔬菜为例。上半年,地里生产下半年储存的萝卜、白菜、咸菜。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是吃饭的问题早就解决了,吃喝住都比以前好多了。 社会在发展,农村的孩子们走出了原有的小天地,融入了现代生活,城市里的各行各业中到处都有农村年轻人的身影,我们相信他们会用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也许丁大叔担心孙子娶媳妇的事情是多余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两位老人能圆了自己的梦,高高兴兴的看着孙子媳妇进家门,乐乐呵呵安享天伦之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taorena.com/htrjj/12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孕妈妈能不能吃核桃黑芝麻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