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身边的养胃王不是小米而是它帮你
惊蛰一过,气温回升,又到了潮湿多雨的时节。此时空气湿度大,人体容易为“湿”所困。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故当下养生,应以健脾养胃为主。说到健脾养胃,很多人都会想到小米。但事实上,除了小米,我们身边还有藏着不少“养胃高手”,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介绍—— “春天养胃王”竟不是小米,而是它! 糯米古语有云,“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古人认为,糯米能养胃健脾,经常食用对胃有好处。 从中医角度来看,糯米性味甘温,入脾、胃、肺经,有补中益气、养胃护肺、滋阴补肾等功效,对缓解感冒、胃痛、食欲不振等多种病症也有一定功效。而且,新鲜的热糯米饭或糯米粥极其容易消化,胃不好的人适当吃点,是相当舒服的,比吃玉米粥、小米粥之类还好。 山药糯米粥 材料:山药、马蹄各50克,糯米克,枸杞适量。 做法:将山药和马蹄削皮切丁,糯米浸泡半小时,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炖至米烂粥软,出锅前撒些枸杞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糯米食品放冷了,其黏度会上升,人们很难把它嚼烂,容易导致食滞。而且糯米比白米饭要紧实很多,同样大小的饭团,糯米的分量往往更大,稍不注意就容易吃撑。所以,吃糯米食品一定要吃热的,且不建议多吃,每次一碗为宜。 玉米玉米,也叫“珍珠米”,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从古至今都备受宠爱。 中医认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经、肾经、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健脾渗湿、平肝利胆的功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开胃的功效,《本草纲目》认为其“调中开胃”,《本草推陈》则称其为“健胃剂”。经常吃点玉米,不仅可以健脾开胃、唤醒食欲,还能祛湿气,让身体更轻松。玉米吃法多,煮粥最养胃玉米的吃法有很多,直接水煮、煲汤、熬粥都可以,还有人会把玉米磨成粉,做成窝窝头、面包等。但要说最养胃的吃法,还是煮粥。东北人家常做的玉米碴子粥,就是不错的一种选择。 玉米碴子粥 材料:玉米粒、芸豆、核桃适量。 做法:把打碎的玉米粒和芸豆泡软,倒入锅中,大火煮开,然后改用小火熬,等玉米煮开花,撒入核桃仁即可。 如果是老幼病弱人群,更建议先把玉米颗粒磨细一些,变为玉米面粉,再用来熬粥。 糙米说到糙米,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陌生。其实,将带壳的稻米碾磨,去除粗糠外壳,保留胚芽和内皮,就成了糙米。把糙米去皮和精磨后,就是我们常吃的大米。与常吃的大米相比,糙米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概率。 糙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于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消化道疾病有效。需要提醒的是,糙米质地紧密,煮起来比较费时,吃起来口感也比较粗糙。因此,吃糙米的时候要注意搭配比例和烹调时间。建议将大米和糙米按1∶1比例煮饭,对健康非常有利,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煮前可以将糙米淘洗后用冷水浸泡过夜,然后连浸泡水一起投入压力锅,煮半小时左右。 芋头香喷喷的芋头,是餐桌上不可缺的美味。 其实,芋头不仅好吃,还是养胃的佳品。芋头入脾胃经,可补益脾土,增强脾胃消化功能,平时肠胃不好的人可以常吃。《食物本草》说芋头“疗烦热,止渴,令人肥白,开胃,通肠闭”,可见芋头不仅能够开胃健脾,除烦止渴,还能够使人胃肠通畅,肌肤变白。 鲜鱼芋头羹 材料:鲜芋头克,鲫鱼克,胡椒、猪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将芋头和鱼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至熟烂,再加入胡椒、猪油、食盐调味服食。 此方载于唐代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具有强胃健脾之功,适于虚劳乏力者。芋头味甘,入脾经,是补脾健胃的良品。而脾为后天之本,主生血、主肉,脾胃强健,气血生化才能源源不断,才能生肌肉。鲫鱼也是补脾健胃的上选。二者合用,既能开脾胃,又能滋补血肉,使人强壮有力,尤其适合春天食用。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taorena.com/htryl/14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藏在身边的叶酸冠军,中老年常吃3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