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供给侧改革助力彝州核桃产业提质增效
位于滇中腹地的彝州楚雄,有着“核桃之乡”的美誉。通过绿色企业摩尔农庄的创新引领,昔日不起眼的“小核桃”,精深加工后每个核桃价值达六七角,等同于当地一度电的价格,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为千里彝山披上了绿装,带富了万余山区农户。 集有机食品、功能性食品和民族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科技企业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公司,是一家植根千里彝山的农业深加工企业。走进楚雄开发区的摩尔农庄公司生产区,高速运转的流水线、穿梭忙碌的工人和一车车整装待发的产品交织出的火热画面,航天级食品聪滋问世、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0.59亿元、不久前又与国内凉茶巨头“王老吉”牵手……让人强烈地体会着这家年轻企业的生机,感受到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实力。 从11年前彝州大地上一家不起眼的核桃初加工工厂,发展到如今的中国核桃产业领军企业,摩尔农庄走出了一条依托“双创”驱动发展的路子。11年间,公司通过“一次创业成为省级龙头企业、二次创业成为全国核桃产业领军品牌、三次创业打造现代化企业”的三次创新,把小核桃做成了大产业;11年来,企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深入开展核桃全产业链的技术和基础应用研究,在国家级尖端科技支持下,已获得6个有机食品批号、3个保健功能产品生产许可,取得国家专利技术60余项,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极大地助力核桃全产业链腾飞,实现了核桃产业的转型升级。 “核桃全身都是宝。从青皮中可以提取天然染发剂,核桃壳能制造活性炭和工艺品,分心木是很好的保健品,包衣和乳液残渣可以做抗氧化剂和多肽粉……”在摩尔农庄生产车间内,企业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全产业链开发下,核桃原料的增值能达到3至4倍。” 为实现成为“中国核桃产业领军品牌”这一目标,摩尔农庄还完成了世界首个深纹核桃全基因组测序,建成了“世界核桃博物馆”。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家首批重点林业龙头企业、中国核桃产业十佳企业之一,被国家农业部、发改委相继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国家生物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工程项目,核桃干果及聪滋核桃乳在世界核桃大会上荣获“中国优质核桃产品金奖”。去年9月和10月,摩尔农庄培育的优质核桃籽种和核桃穗条分别搭乘“天宫二号”和“神州十一号”上天,经历太空育种技术选育的品种果型增大、产量增长,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科技”的运作模式,企业坚持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路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每到核桃收获季节,公司门前都会排满长长的核桃运输车辆。据统计,企业目前运营的一、二期项目年消耗核桃干果1.2万吨,带动核桃种植5万亩、从业人,为户农户年增收1.8亿元;待三、四、五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40亿元,将带动核桃种植15万亩、从业人,带动当地5万户特别是山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楚雄州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属中国Ⅰ类核桃生长区,全州90%以上的乡镇都适宜种植核桃。近年来,我州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扶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来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实施核桃集约经营,推广优良品种,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升发展水平。目前,全州核桃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农民人均种植面积3亩。在不断扩大优质核桃种植面积的同时,我州还加快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科技攻关,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依托摩尔农庄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核桃产业发展。 至去年底,全州核桃产业总产值达40.1亿元,已发展上规模加工企业24户,实现工业产值22.94亿元。其中,7户企业年产值过亿元、18户被省林业厅认定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全州核桃收入上万元的农户有户,农民人均核桃收入为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2%,有着“中国核桃之乡”美誉的大姚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元,当地三台乡农民人均核桃收入更是达到了1.61万元。 通过大众创业和技术创新,如今,小小核桃正在成为助推我州农民增收致富和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记者武爱萍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taorena.com/htrjj/1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提升核桃管理技术水平促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
- 下一篇文章: 海马一药,补肾调气血,几百年前人们就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