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一本书《视觉锤》关于广告,更深点关于品牌深层影响力。开始对这个书名很不感冒,看过之后才有所了解,“视觉锤”对应“语言钉”。强调的是双向努力,界定产品。

书本列举了很多视觉和语言(广告语)或优或劣的例子,强调了一个观点:通过视觉形态比如产品包装等和宣传语言相互配合,长久的重复,从而界定产品的独特,这样才能做好一个产品。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视觉印象也罢,语言印象也罢越是简单越好,一个图形放在这,应该让人第一反应就理解其意思,人本性是懒惰的,如果需要再去推测和联想,那就比较low了(一般只是设计者自我陶醉的把戏),效果往往不好。比如可口可乐的曲线玻璃瓶,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即便灌装可乐,也印上玻璃瓶的图案。

这本书是说做产品,做广告。如果是做人这样的理念是否适用呢?如果是名人,我感觉没有问题,因为人名本身就很有商业价值,就是一个产品。比如马云的标签是商业巨擘,李小龙是武学大师,成龙也是因为找到了喜剧武打的戏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平常人呢?

如果有人做成这样,那他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极致之人”(不带任何贬义)。工作中这样,我还是认为没有问题,因为,人去工作就是拿自己有价值的东西(知识、技能之类)去换钱换生活,人在工作中的状态是有产品属性的,所以这条应该适用。也确实如此,会说的去做主持人,变得更能说,会演的去做演员,演的更好,点子多的人去做设计或者经商,脑袋变得更加灵活。一个强势的领导更具领导力。

但生活当中呢?个人身兼太多角色,这样会不会有问题?比如一个人,铁面无私,嫉恶如仇,他可以是一名好警察,但回家还摆着副脸,就明显不近人情了。

由此,我们可以更好的一分为二的看待生活和工作。他们是人生的两个重要方面,需要去单独的经营,因为这两档子事游戏规则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事业成功的人,家庭生活一团糟就不难理解了。网上有人呼吁不要去打扰别人(穷人)简单的快乐,也就更为体贴了。

工作方面的强大确实可以为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工作和生活并不相同。一些因为事业打造了某些特质的人,事业可能更为成功,也因此积累了更多的自信,如果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那就更容易走进生活的泥潭,强势即霸道,善断即固执,任劳任怨就可能没时间顾及家庭等。

其实提笔开头的时候,我想象的是另一个结尾。就像这本书读的太快并没有读透。这个观点似乎也没有写透。追求简单,是人天性趋于懒惰的缘故。而这点天性并不区分于工作还是生活。所以,做人简单点(便于认知的简单,要练成并不简单)都有可大的方便和效益吧。所以,最后这一段在本文这个维度应该是正确的,但以上的矛盾如何平顺,看来还需更多的思考。

不知道

赞赏

长按







































治疗效果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愈会复发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taorena.com/htrjj/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