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特辑冬至,用美食温暖你的冬季
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中国传统节气 冬 农历十月初七至 冬至(别名: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日短至,英文名:Winter Solstice)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日期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23日之间。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冬至节气,昼短夜长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它既有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自然科学价值,也从千年前就被赋予“年终有所归宿”的人文情怀。 冬至美食,注定丰盛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1.饺子 饺子,又名“交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北方人年三十都要吃饺子,民间有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很多地方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2.汤圆 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意味着团圆美满,传统家宴上也会配上桂花酒、年糕等。 3.羊肉汤 中医上讲究“四季五补”,其中冬季“滋补”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进补方法,正如俗语说的"三九补一终,来年无病痛”。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4.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5.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安身静体,迎福践长 冬季是健康“储蓄”的最好季节。冬季闭藏,万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内。人在这时只要顺应这一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长寿。 润肺益胃:枸杞羊肉高粱润肺益胃 补肝健脾:芋头乌鱼补肝健脾 益气和胃:姜汁入饭益气和胃 益气健脾:松子仁核桃仁益气健脾 温脾养阴:百合当归温脾养阴 今天是冬至,多添些衣物,抛弃一切烦恼,存储所有温暖。白昼极短,甜蜜绵长!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快来和小编一起分享你们所在地区的风俗美食吧! 本期本编 贾焱清 审编 石清弋喜 责编 郝毅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taorena.com/htrpz/8487.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厨菜品10道,一起学起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