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夏至日,庚子鼠年五月初一。

好日子凑在一起了。

(图片来源:百度今年的父亲节动画)

这样的日子,不禁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遂重读之。

0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每个人的父亲,或内向或外向,或精明能干,或内敛守家,对于孩子的感情,大体都是一样的。(图片来源:作者于年6月21日摘抄自朱自清的《背影》)原文: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的父亲也如朱父一样,我想我大致是可以理解朱当时的心态的。

我离家出来读书算起,父母不在身边有十多年,早已练就了照顾好自己的本领,凡事我所关心的是能否解决问题。所以,曾经一度,在父亲的一遍遍嘱咐和一次次接送我中,我很不解。现在我终于明白,我所心疼的爸爸身体上的劳累,远比不上爸爸放不下心的牵挂,更让他无助。所以,现在爸爸主动提出来要为我做的事情,我都不会拒绝,尽管我可以自己做好。

我每次出行,无论是出游、出差还是回家,爸爸都会打好几个电话,提前一天问是否收拾妥当,出发前问是否出发,问是否到了车站,问是否上车、坐好。看起来,做这些也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若他不知道我的情况,会很牵挂。

(图片来源:作者于年6月21日摘抄自朱自清的《背影》)

原文: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家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但在送朱上车时,朱父会付费给脚夫,也会与脚夫计较毫厘。朱不知道其父付费给脚夫的窘迫,只听到了讨价还价,或许感觉失了面子,殊不知,生活的重担之下哪有面子可言。当然,二十出头的年纪,怎么能理解的了父亲的用心。我也是到了这该为人父母的年龄,涉世渐深,才慢慢觉悟。父亲为了孩子,就算日子窘迫也会舍得花钱,而花钱时又尽量省钱,大概这是一个平凡的父亲的逻辑。

朱所知道的,其父不会不知道。我的父亲也是,遇到事情,哪怕有一点可能,都愿意为我去尝试,会拿不可能当作可能。

0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在父亲面前,我永远都是个孩子。父亲重复着儿时对待我的方式,买给我好吃的,为我做力所能及的。好像我没有长大,他还是身强力壮的当年。

(图片来源:作者于年6月21日摘抄自朱自清的《背影》)

(图片来源:作者于年6月21日摘抄自朱自清的《背影》)原文: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朱父把能为儿子做的都做了,然后“心里很轻松”。尽管说那些对于成年的朱来说,已是微不足道,可那已是父亲可做的全部。我的父亲也是这样。

有年父亲买了好多核桃,一有空就一颗一颗剥了,核桃仁放冰箱冷藏起来,等我回家再来时候带来。

记得小学二年级,中午放学时候下起了大雨,虽然家就在学校隔壁,但是跑回去一定会淋成落汤鸡。正踌躇时,看见穿着雨衣雨鞋的爸爸站在了教室门口,他一把抱我起来裹在雨衣里,我的港湾坚固、安全又温暖,恨不得那段路延长再延长。这一幕我永远都记得。

小时候家乡总是有些小地震,每次地震一来,爸爸会一夜不睡守着我们,我连梦话都在说“爸爸,地震来了,记得先抱起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那么怕死,也不懂假如妈妈和哥哥他们没起来,我自己活着又有什么意义)。爸爸就是坚不可摧的超人,可以抵御一切。

如今,我在外所遇到的风雨,早已不是父亲的一件雨衣可以遮挡,他一定在某些时候,为不能帮助我而无奈、失落。但,他的爱是我的铠甲,只要想起父亲爱我、在默默支持我,心中就充满了力量。

03“老境如此颓唐”父亲终归是年龄越来越大,渐渐地发现,儿时心目中高大威猛的父亲,原来也不是坚不可摧。甚至,在妈妈手术等等时候,我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见过了父亲无助的眼神,我静默地观察父亲,说不出一句话来,但眼里充满了泪水……

(图片来源:作者于年6月21日摘抄自朱自清的《背影》)

原文: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借用知乎上一位知友的话,“所谓的人生,不过就是你在前面等我,我在后面追你,慢慢的,彼此再也见不到,找不着,可你偏偏笑着对我说:就到这,别难过。”04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朱自清的父亲,给予他的是“穷养儿”的父爱。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小情人,父亲给我的,还有“富养女”般的宠爱。在那个还盛行重男轻女思想的年代,因为家里先有了哥哥,我自来到这世上就不用担心被轻视,相反,我的出生可算是众望所归。在爸爸这里,我感受到的永远是多过父亲给予哥哥的。作为家里小女儿,我获得了妈妈细腻入微的疼爱、教育和引导,得到了哥哥以小家长身份的忍让、包容和照顾。我做错事情,妈妈一向是严厉的教育,我不甘认错的时候,面对严厉的母亲不想低头,这时爸爸总是会来抱着我转圈圈,让我有了认错的机会。爸妈的组合,让我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在心里知道爸妈是爱我的。当然,教育哥哥的时候,角色往往是互换的,老爸是严厉的那一个,安慰的角色是妈妈。儿时的中午,午饭后爸爸都要午休,妈妈挡着不让我去找爸爸,希望爸爸中午多睡会儿,可稍不留神,我就骑在爸爸肚子上,作骑马状喊着“驾!”。爸爸的肚子软软的,他从来不会因为这个发火。到了中学,某一年爸爸是我的班主任。老爸进教室说第一句话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都转向看我,还不能适应老爸和班主任的双重角色,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起来,好像全班同学都看着我。再后来,习惯了父亲的班主任角色后,一个眼神爸爸就知道我找他,他走过来耳朵侧向我,我悄悄说,“爸爸,我好冷,您帮我取一件外套。”等到下节课开始前,我就穿上了爸爸给我带的外套。有一天无意中看到某真人秀节目中,有个女星说自己上大学前夕,不善言辞的父亲很严肃地与她谈心,说“有任何事情都要想开点,你是爸爸的命。”她说这句话像刻在脑子里一样,每每遇到困难,都会想起。对父亲,伴随着成长,我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以为万事都知,再到如今一点点地反思去击碎去理解,才发现知道的真的太少。为人父母的年龄,才终于读懂一些。这个父亲节,虽相隔才几百公里,却因疫情不能回去陪伴,父亲是理解的。虽然如此,我还是要以另外的方式,告诉爸爸,我很爱他。他的一举一动我都心系着,他的疼是我的疼,他的乐也是我的乐。如今,唯愿爸爸健康平安。写于年6月21日于中国·北京

后记

写完文章,要第一个发给父亲,这是今年特殊的父亲节礼物。似乎现在父亲日常没有什么需要的,发红包又显得不够走心,而且最近他性情与印象中的爷爷很像了,年轻时候花钱大方的老爸,现在变得很节俭。他不需要我给钱,希望我自己赚的钱能花好。我们这很多人,这一天都会想起过往的记忆,关于年轻的父亲。当然,我知道,我可以随时和父亲聊天,这是我的幸运。很遗憾,有朋友不一定如我般幸运,子欲养而亲不在,很心疼这些朋友。无论如何,但请一定相信,父亲们在另一个世界用另外的方式,爱着他们的孩子们。包括我的父母,四老已不在世,我们晚辈平日里不在家陪伴,父母也只在过年过节团圆的时候,才会讲起对四老的回忆。提起四老,看得出他们眼里藏不住的想念。

这就是传承。去年有一天,我梦到姥姥痴呆在家,我和妈妈想去探望,在家门口被长辈们拦住说别去了,已经谁都认不出来了。可当我走到姥姥窗前时,姥姥认出了我并走去开了门,我正感动于这一切、在听姥姥念叨家常的时候哭醒了。姥爷过世后的十几年,姥姥一个人生活,很是孤独。这个梦,我告诉哥哥时候,他也哭了。我不敢告诉妈妈,担心她难过,可当我没忍住告诉以后,妈妈说“姥姥保佑你平安,梦到已故长辈会增寿”。这就是传承,妈妈把我和哥哥看得更重,当然在安慰我以后她一定也一个人难受了,只是我没有察觉到。

我们都是这样,被上一辈爱着,终归最爱的是下一辈。

作者简介

佛系石头,一枚外表弱小、内心有点小文艺的数学系女青年。非常惜命,会去健身、吃健康餐,为了保命尽量心态平和。超级恋家,对父母和兄长百依百顺。动时打球、徒步,静时看书、写字,钟爱《奇葩说》节目。喜欢倾听有趣的故事,会探索各种小美好,有感触的时候就写点文字,很愿意分享给身边人,闲时翻翻也会得意与得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会首先做好当下。知道穷时要独善其身,也希望在达时能够兼济天下。贴几个标签:统计、书法、产品经理、徒步、商学、羽毛球。

佛系石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taorena.com/htrzz/8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