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知多少
过 新 年 春节就快过半,关于春节的习俗你告诉孩子了吗?春节是一个引导孩子了解中华文化的好机会。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抽时间跟孩子讲讲新年的传统习俗,一家人其乐融融,新年变得更有意义!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活动都以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贴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钟馗故里赐福镇宅圣君钟馗门神,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对联”,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字。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而后伸手要红包,老人家逢此情景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关系的民俗活动。 初一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炮仗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喜气洋洋,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主要分为四种:一是走亲戚;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不好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谢;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初二 回娘家 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拜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祭品要用“五大供”,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初三 老鼠娶亲 民间亦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初四 恭迎灶神 灶神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初五 迎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是民间“迎财神”的日子。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与“余”谐音,图个吉利。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初六 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 初七 人日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人日节,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初八 谷日 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收成不好。"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谷日节中所蕴涵的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值得继承。重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孩子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初九 天日 民间认为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称“天日”。这一天里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这一天待人处事皆讲求和气,不可冒犯天神。许多道教观都会举行祭天仪式,以示对天公的感恩。民间的祭天仪式自初九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亮为止。 初十 石不动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拜石头,保佑庄稼。也称“石不动”。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用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十一 请女婿 正月十一,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天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 十二 搭灯棚 从这天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 十三 挂灯笼 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十四 猜灯谜 正月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式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大人和孩子都喜爱解决这些问题。 十五 吃汤圆 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除夕到正月十五的习俗都介绍完啦~家长们在茶余饭后,别忘了把中华文化讲给孩子们听哦! 青神县幼儿园 长按左边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颠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taorena.com/htrjj/4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厨房巧妇必须知10大秘笈1分钟变厨神
- 下一篇文章: 孩子咳嗽了,该吃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