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老话儿说得好,早要吃饱,午要吃好,晚要吃少。从前本科时,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是和舍友们商量早餐吃什么,上午第三节课又开始商量午餐吃什么,下午第三节课讨论晚上吃什么。

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这是不用别人强调很自觉就能做好的事。

虽然,有一段时间不怎么爱吃早餐,因为贪睡,因为懒。后来知道了不吃早饭对身体有好大的伤害,于是就改掉了这个坏习惯。无论在家在外,美好的一天总要从早餐开始。

01/早餐

以前住宿舍,食堂的条件很差。差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走完所有的窗口都不晓得自己要吃什么,因为并没有哪种食物的味道能够吸引我驻足。也许有人会说,早餐无非饼啊、包子啊、油条啊、咸菜啊、粥这一类,哪有个能散发多大香气的食物呢。哦,你说的有道理啊。

出于吃饱的目的,在食堂买上一杯粥,一笼小包,一个鸡蛋,一份咸菜,开吃。

说真的,这一顿饭贵且不好吃。自从食堂窗口从阿姨换成了大叔,再也没有人说:“够了吗?不够再加。”自己搬出来住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够限制我早上吃几元的标准。

早餐·鸡蛋

早晨吃鸡蛋似乎成为了一种执念,这源于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别管煮蛋卤蛋煎蛋茶叶蛋,早餐吃到鸡蛋才算是完美的一餐。告别了鸡蛋一元一个的食堂生活,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吃几个就吃几个。我曾疑惑为什么电锅煮鸡蛋要那么久还不一定全熟,然而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索性做煎蛋吧,耗时短,保熟,更重要的是煎蛋的形状允许它被夹进各种饼中。

有人喜欢吃口感老的,有的人喜欢吃口感嫩的。我不挑,什么样的火候都行,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学会了用掂勺的方式让鸡蛋翻面,每当看到一面金黄的鸡蛋平稳完整地落在锅底,那种成就感完全加成了煎蛋的口感。

早餐·饼

上大学后我见识到了许多家乡不曾见过、听说过的面食,这其中就有各种各样的饼类。单饼、三页饼、小饼(不知道叫什么,可以从中间切开,很像可以做肉夹馍的那种饼,见图)。在吃饼之前,我是习惯吃面包的,直到有一天用面包机烤饼,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于是,小饼就取代了各式面包,成为了早餐的主角。饼本身没有味道,用面包机烤上一两分钟,外表酥脆,在两面撒上孜然等调料,夹进一个煎蛋、一片火腿、一片西红柿、一片青椒,简直美味。

喜欢用小饼来做早餐并不仅仅因为好吃,更是因为权衡了健康方面的因素。面包里的添加剂放了究竟多少我不清楚,总之是挺多,有时放到冰箱里一个周都不会长毛变质,小饼就不同,这至少能证明里面的添加剂少些吧,但愿如此。

早餐·粥

在这里不想细分粥和稀饭,索性将他们统称为“粥”。去年年中换了一个新电饭煲,可以预约的那种,头天晚上把米淘净放进锅中,再也不用提前半个多小时起床熬粥。仔细想想,我好像不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独居的那段日子里,大米粥、小米粥来回趟地做。小时候感冒时,总是喜欢在吃药前喝上一碗家人熬的大米粥,虽然鼻子不通闻不到什么味道,舌尖也只能感受到刚出锅的热粥那滚烫的气息,但这就成了生病时的标配。对大米粥的喜爱,就这样一如既往。

室友换了一批又一批,我也开始往大米粥里加红枣,也学着做祛湿气的红豆薏米粥。

粥养胃,但是有胃疾的人又不能多喝,听上去有点可笑的谬误,管它呢!北喜甜,南喜咸。我对粥的态度一如既往的明确:咸粥必选皮蛋瘦肉,至于粥的甜味,有也可,无也可,若是非要做出选择,那在味蕾尚未完全打开的早间,我更偏爱一碗只有纯净米香的原味粥。

古时一碗粥的标准是“立筷而不倒”。初中时有幸得到一位长辈照拂,她最喜欢做粥,每顿午饭都要做粥,很厚很厚的那种,当然口感并不差。看着我面前清汤寡水的一锅,似乎早已偏离了“粥”的定义,时至今日我还没有很好的掌握一人份的粥需要什么样的比例,更多的时候是一碗粥早晨喝不完,中午继续喝,再有的时候晚上也不必开火,喝粥即可。

没有什么好喝不好喝的分界线,五谷杂粮加上水这么煮上一夜,我全都喜欢。

早餐·小咸菜

食堂还是有吸引我的食物的,比如各色开胃的小咸菜。有一道大概是厨师自制的菜:头菜丝,青椒丝,胡萝卜丝拌在一起,吃起来脆脆的,似乎没有焯过水,口感有些许麻辣,大概是淋了辣椒油的缘故。这道小菜随着食堂承包商的更换一去不复返。于是之后只能见到的是从各种透明大袋子中倾倒而出的加工咸菜。亮锃锃,酸溜溜的小黄瓜是我的最爱,食堂价格高,一元一份,食堂大叔也很不走心,他通常会把勺子抖来抖去,最后扣在盘子里的小黄瓜总量只有那么五、六根。开始我会自然而然地说一句:太少了,你再给我加点。那个大叔总会以“规矩”为由搪塞我。渐渐地习惯了,我也不再多说什么。

前段时间,家里寄来了腌制的小咸菜,里面有各种萝卜,还有“鬼子姜”(学名:菊芋)。别的不敢说,最起码用料新鲜,口感好,吃得放心。吃着装在乐扣盒里的咸菜,想着妈妈有一年做过的辣椒酱,于是一个妈,我想吃你做的辣椒酱了。妈妈说:好,等我给你做。

早餐重要的是营养全面和认真吃,仪式感什么的可以适当往后放放,毕竟保证一上午的精力充沛还是很必要的。在这里小丛丛提醒各位亲爱的小朋友:不吃早饭不会瘦的哦,为了身体健康,请勿经常模仿。

02/午餐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会为午餐吃什么感到头疼,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深冬时节。苏轼有云: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进入了冬天,好像只有白菜、萝卜和土豆,虽然喜欢吃土豆,但连续数天吃土豆依然会让人绝望。我对土豆的开发也已经到了极致,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土豆饼、土豆汤、土豆泥。只要能入口的做法,我好像都尝试了个遍。最终得出结论:寒冷的冬天,一盘酸溜溜的清炒土豆丝,深得我心。以前和师门外出聚餐,一位师哥必点土豆丝,听起来简单的一道菜能展现厨师的刀工,炒菜的火候,调味的功底。毕竟众口难调,但是一盘土豆丝却是人均夹起次数最多的菜肴。当不知道午餐该吃什么时总会优先选择给自己做盘土豆丝,因为简单爽口。许多人刚开始做菜会因为太费时间而放弃将土豆切成丝,转而选择切片,我以为,土豆丝吃的是脆、嫩,而土豆片吃的是面、糯。现在我可以在十分钟内完成切土豆丝、炒土豆丝的工作,可以说是相当熟练。

绿色从来都象征着希望,这个季节,市面上却总是少见绿色蔬菜的身影,久久不见,才会想念。于我而言,在冬天吃上一盘炒青菜就是最大的幸事之一。青菜本身无味,经常会佐以酱汁或麻汁。去年一冬,吃得最多的大概是菠菜,菠菜鸡蛋盖饭、盖面,菠菜饼。小白菜也是午餐的重要角色,小白菜切段,焯水烫熟,锅中热油,放入红辣椒、酸、花椒爆香,热油、酱油淋至青菜上,又是一道美味。

不是说我喜欢吃青椒吗,无论怎样做都喜欢,青椒木耳随便炒炒就很好吃,有时碰到形状合适的青椒我会拿来做尖椒塞肉,过油的青椒刚好能够包裹肉汁的咸鲜,一口咬下去,好滋味尽在心头。

偶尔会匆忙到没有时间做主食,这时我会庆幸学到了妈妈的西红柿鸡蛋疙瘩汤。准备一个不锈钢盆,倒入适量面粉,打入蛋清一个,搅拌成面疙瘩;锅中煸炒西红柿,加水成汤,沸腾后加入面疙瘩,不停搅拌,最后打入鸡蛋成花。色香味俱全,重要的是可以填饱肚子。

有时想要吃肉,去超市买上一盒羊肉卷,或者一只烧鸡。羊肉卷煮熟后加入青椒翻炒,放入孜然、胡椒粉调味;烧鸡拆肉(鸡头吓到我了!)放进菜里或者凉拌,味道都是一级棒。事实是如此简单的肉菜就能够满足我的愿望。

坐在餐桌前,找到一档喜欢的节目,一人一筷,不能够大快朵颐,却也能自得其乐。

03/晚餐and甜点

每天最纠结的一餐饭还是在晚上,吃或不吃对于一个想要减肥但从没有真正开始过的吃货来讲,太难抉择。细细思量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少吃点。有的时候晚饭简单到煮个红薯,也有的时候会复杂到准备一个小型火锅。隔三差五会想吃甜食,于是我学着做了拔丝地瓜和琥珀核桃仁。前者并没有成功,但是甜食的功效总是会让人忘记烦恼,于是顺理成章,我也就忘记了不成功的挫败感。

核桃仁放凉水中小火慢煨去除苦味,锅中放入白砂糖,倒入少量水,炒制糖色,这一步没有总结到什么经验,只能说是看运气,最后放入核桃仁翻炒至均匀裹上糖色。甜蜜的味道在舌尖上绽开,满足、幸福。

高中时,学校考虑到学生每天的营养供给,采取了加餐制度,还记得那时班里有几个好友一下课就往食堂里跑。

经历了三时三餐,美好的一天,又要过去了。

时光匆匆而逝,吃饱了上顿想下顿的日子似乎已离我远去,但又似乎就在我眼前。

家里有一个厨房,自己做饭的最大好处或许就是激发无穷的创造力,用最平凡、最简单的食材做出家的味道。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我怎么这么好看LittleCC

感恩相遇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小孩白癜风治疗方案
CCTV品牌影响力采访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taorena.com/htrpz/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