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姐古法炮制麦芽糖满口都是清香甘甜浙江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铿!铿!锵!”这是儿时记忆里打糖的声音。小锤和铲刀间相互撞击,发出风铃般悦耳的清脆声,麦芽糖被切分成了一小块一小块,正好放嘴巴里。味道成为一种记忆,如影随形。 记忆里的那份甜蜜慢慢消失在时光的长河里。在现代机械化制糖工艺的冲击下,工艺繁杂的手工麦芽糖作坊越来越少,柳市象阳社区荷盛村41岁的林刘姐却想将这甜蜜手艺传承下去。 人物名片 姓名:林刘姐 年龄:41岁 厨龄:15年 工序繁琐甜丝丝 刚到刘姐家的制糖房门口,就闻到一股甜丝丝的味道,只见刘姐手拿一把大铁勺,卖力地在大铁锅里搅拌着。房间里摆放着两块方形大木板,上面铺满了发芽的小麦。周边还放了一个大纸箱,里面有个裹着厚棉被的大铁桶;一袋袋糯米叠在墙角处,一些形状各异的物件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刘姐说,这些都是她手工制作麦芽糖的工具。 手工制作麦芽糖看似简单,其实繁杂又辛苦。只见刘姐将一大袋糯米与麦芽的混合物放置在纱布袋里,压榨出一桶10多公斤重的麦芽糖浆汁。这袋混合物制作十分麻烦,需提前将小麦放在方形大木板上,经过10天的发芽;将糯米洗净蒸熟,按一定比例搅拌成原材料,加入清水,放置在裹着棉被的大铁桶里发酵4-6小时。然后把发酵好了的汁液倒入大铁锅,连续熬煮2个多小时,余下的残渣进行二次发酵,时间为2-3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观察汁液的气泡浓密、颜色,把握好温度和火候。待到锅里汁液还剩下三分之一时,倒入二次发酵后的汁液,一并熬煮。煮到一定程度时,锅里的汁液开始变成焦糖色,一层类似油一样的东西冒了出来。 刘姐拿起一个碗,称了碗的重量后,再舀了2勺汁液进去称。她解释说,这是友人定的糖油,称重时要减去碗的重量。在民间有个说法,糖油打蛋,可是大补呢! 待锅里汁液慢慢地变少,用铁勺轻轻一勾便能拉糖丝时,便表明麦芽糖熬好了。根据个人喜好,倒入提前一天准备好的花生、芝麻等配料,搅拌均匀。最后,在干净的铁桌上铺上一层厚厚的小麦粉,进行晾糖、剪糖。制作过程共有十几道工序,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得重新来过。发酵过两次的糯米与麦芽也不会浪费,经过晾晒后,可作猪饲料。 在熬制的过程中,大铁勺的用法也很不一样。在第一回汁液煮沸时,需要不停地用大铁勺舀起汁液,反复浇在锅壁上。而第二次倒入汁液时,却是在锅底一直来回搅拌。刘姐说,第一回是为了防止汁液粘在锅壁上变焦,以免第二次倒汁液时将锅壁上的焦味带入锅中,否则熬出的糖会带着一丝苦味。到第二次倒入汁液煮沸后,这时的汁液已经变得较为浓稠,温度极高,只要防止粘在锅底就好。 上好食材香喷喷 “其实我做麦芽糖才一年,从小到大,经常听人说,麦芽糖可以调节肠胃,还能去痰止咳。”刘姐说。在去年过年的时候,她的姨妈带了几十公斤小麦给她。刘姐突发奇想,不如试试做麦芽糖?于是,她便开始询问村里的老人们,如何发芽小麦、做麦芽糖浆液……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小麦要么烂根,要么发不出芽,浪费了好多。经过好几次的摸索,终于做出了第一批的麦芽,熬出了自己的第一锅糖,但总感觉有所欠缺。于是,刘姐干脆邀请村里一名做麦芽糖几十年的老师傅上门教导。 刘姐家附近的孩子们特别喜欢黏着她,经常上门向她讨要麦芽糖,她便会拿起干净的筷子,在熬好的糖浆盒里一插、一提、一卷、一拉,一团麦芽糖,便缠绵缱绻地粘在筷子上,在温暖的阳光下,得意洋洋地绽放着绚丽的亮光,这便是搅搅糖。刘姐笑着边说边端出一小碟做好的麦芽糖,给笔者品尝。麦芽糖上有着一层细细的小麦粉,咬上一口,里面的配料酥脆,糖丝清香甘甜,细长糖丝可在风中飞舞,和着花生仁、核桃仁,既有嚼头又有适当的甜度,回味无穷。 “好食材才出好味道。”刘姐说。她的原材料都是一一挑选的,用的糯米、小麦都是市面上最好的那种,里面配料也是精心准备的。在熬糖的前一天,她都会从市面上买好生花生,炒熟后,再搓开包衣;核桃仁放在烤箱里烤得脆脆的;芝麻小火慢炒出香味,为第二天的熬糖打下结实的基础。配料第二天都会用完,下一次再买新的,保证又香又脆。麦芽糖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在天气还比较冷的时候才能成型。秋冬时熬制麦芽糖是最适合不过了。 夫助妻力爱浓浓 “其实制糖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项体力活。”刘姐介绍道,在熬糖时,要一连好几个小时站立,手更是一直不停地在动。一趟下来,她的右手提都提不起来。在过去的制糖过程中,最累的便是压榨麦芽糖浆液,都是靠自身力量去渣取汁。她的工具却不一样:两根焊在一起的三角铁架,下面放着一个大铁盆,盆子里放置着一个“千疮百孔”的铁桶,还有个铁盖和千斤顶。在大铁盆的底部还焊了个小的小铁管,下方放着一个铁桶。 面对笔者疑惑,刘姐展示了一遍她的人工榨汁机。她将糯米与麦芽的混合物放在了铁盆上的铁桶里,盖上铁盖。千斤顶放在盖上,调好角度,顶住上面的三角铁架,随着千斤顶一点点的按压,浆液透过这个有孔的铁桶到了大铁盆里,随着小铁管,全流到了最下面的铁桶里。刘姐说,这是丈夫为她亲手打造的。 原来,刘姐的丈夫开汽车维修厂,平时工作非常忙碌。每天7时多就出门,晚上天黑了才回家。看着妻子每天这么辛苦,他想为妻子做些什么,于是便亲手做了这套工具。在下班后,他也会帮着妻子炒香料、做做粗活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taorena.com/htrcd/13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别再乱吃补药了温补肾肺健脑益智的它,
- 下一篇文章: 分享六款营养早餐,好吃又好做,花钱不多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