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小故事1贤明太守郭伋

郭伋在渔阳为官期间,正值西汉末年,王莽一步步篡夺了西汉政权,建立了所谓的新朝。王莽当上新朝帝后,凭着空想,实行托古改制,企图用以解决社会各种矛盾,不料,各种社会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尖锐,造成战事连年、土地荒芜、灾害不断、饥民遍地的局面。天凤四年(公元17年),王匡、王凤兄弟率领饥民在州当阳(今湖北当阳县)发动起义,并把起义军拉上了位于今湖北省北部的绿林山,开始了震动历史的绿林大起义。第二年,樊崇等人在山东起义,刘秀等人在河南起义,王莽的新朝揺揺欲坠。

公元23年,刘玄在新市、平林起义军将领的拥护下为帝,称为更始帝。刘玄素闻郭伋的名声,知道也廉洁奉公、执法严明、才干出众,于是就任命他为左冯翊,负责安抚百姓的事宜。郭伋见刘玄当了帝后,每天吃喝玩乐,胸无大志,便投奔刘秀。

刘秀任命郭伋为雍州牧,不久又改任为尚书令。此时正值刘秀刚刚称帝、艰苦创业之际。建武五年(公元29年),刘秀打败在渔阳一带自立为王的彭宠,派郭伋为渔阳太守。渔阳是刘秀的后方,又因为遭受战乱的程度较轻,比较富足,是保证刘秀成其大业的重地。刘秀对郭伋非常信任,郭伋也没有辜负刘秀的信任,走马上任后勤于政事,政绩突出。据《后汉书.郭伋传》中记载:明年(公元29年)彭宠被剿灭,派郭伋为渔阳太守。渔阳既遭王莽的虐政,又遭受彭宠的战乱,百姓不知法纪,盗贼很多。郭伋到任后明确法纪,取信于民,杀掉盗贼首领,盗贼立刻销声匿迹。当时,匈奴多次侵扰渔阳,边境的百姓深受其害。郭伋于是整顿军队并制定攻守策略,匈奴畏惧,远远逃走不敢再来,边境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郭伋在渔阳担任太守五年,人口增加了一倍。

建武九年(公元33年),由于颍川难于治理,光武帝就调郭伋为颍川太守,前去治理。光武帝刘秀还特地召见郭伋,称他为“贤明太守”。郭伋到了颖川后安抚百姓,赦免盗贼,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颖川人民安居乐业。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刘秀调郭伋为并州牧,还特地召他进京城,专门设宴款待,并且还赐给车马衣服。在这次进京中,郭伋向刘秀建议说:“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不宜专用南阳人。”刘秀接受了郭伋挑选天下贤才这一建议,并着手实施。郭伋任并州牧之后,当时卢芳正割据朔方等地称王,匈奴也不断侵扰并州,抢劫财物,掳掠人口。郭伋整饬军队,招募兵马,严加防守,并且分化卢芳的部将随昱,后随昱等人胁迫卢芳,卢芳逃到匈奴,随昱等人投降刘秀,北方随即安定。

郭伋在数十年的为官中,勤于公事,奉公守法,执法严明,政绩突出,所到之处对百姓问疾问苦,邀请有德有才之人,早晚参与处理政务。据史书记载,郭伋在第二次任并州牧时,“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伋后入界,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由此可见郭伋受百姓拥护的程度。

郭伋为人正直,耿介敢谏,信守诺言,对小孩子都非常守信用。有一次,郭伋去下属处巡视,来到西河郡美稷县,人们早就听说了郭伋的威名,都纷纷到街上欢迎他。有数百名孩子,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依次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告诉了别驾从事史,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孩子们也如约在城里等他。当知道郭伋为了遵守和孩子们约定的时间竟然在城外露宿一晚,百姓们不由得非常感动,连连称赞,更加钦他的诚信风范。西河的百姓们听说这件事后,对他的品行更是交口称誉。郭伋的威望更高了。

郭伋以年老有病为由上书朝廷请求辞职。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郭伋被征召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套,以及帷帐钱谷,补以家用。郭伋每次均分送与宗亲九族,一点也不保留。第二年,郭伋去世,时年八十六岁。光武帝亲自去吊唁,并赐郭伋一块墓地。

诚信小故事2永远做一个诚实的人

父亲的书房外,是司马光和姐姐的乐团。一个秋天的下午,司马光捡来很多核桃让姐姐帮他把皮剥掉。核桃皮厚且非常坚硬,所以姐姐用指甲划、手指掰都无济于事。如果用石头砸就容易连核桃仁一块砸碎了。姐姐吃不上,就生气地跑掉了。剩下小司马光独自在为难。

恰好一个仆人走过来,看到发呆的司马光,感到有些奇怪,就过来询问。听完原因后,她把司马光带进屋子里,把核桃放进开水里烫一烫,然后用小刀一刮。这样,核桃壳一下就掉了,她把一个完整的核桃仁交给司马光。司马光拿着核桃仁,走到先前的核桃堆前,惊奇地欣赏着,正巧被走过来的姐姐看到。她奇怪地问司马光:“你是怎么剥掉核桃壳的?”司马光晃了晃脑袋,得意地说:“是我自己用手弄掉的。”

姐姐知道弟弟聪颖过人,前不久他还砸破水缸,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呢。于是就信以为真,连连称赞说:“好弟弟,你真聪,但你究竟是怎样弄掉的,教教我吧。”司马光只是兜圈子,不愿改口。

坐在书房读书的父亲将屋外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他放下书本,走到屋外,看着司马光的眼睛问:“这核桃仁是你剥的吗?”父亲一问,司马光脸就红了,低下头去。父亲要求司马光把核桃仁是怎样剥出来的真实情况讲给姐姐听。司马光不得不老老实实地讲了仆人是怎样帮忙的。

父亲看到司马光没有撒谎,很满意,就告诉他说:“一个人聪明是好事,但如果仰仗聪明就说谎骗人,就不是好孩子。我希望我的儿子不仅聪明,还要永远做一个诚实的人。”

父亲的教育让司马光受益终生。他后来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和政治家,即使对帝权贵也不说自己违心的话,赞成就是赞成,反对就是反对。他对当朝宰相王安石提了很多尖锐的意见,但王安石也一直赞许司马光是一位诚实无欺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及观点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整理转发仅供学习交流,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taorena.com/htrjj/12523.html